“善可养生,善者长寿,善者多友,善者业成”此乃善之真谛。
企业以善为本,在善中不断成长、壮大,并争做尽善尽美,同时企业不仅将善作为已任,还把中华民族的美德——“行善积德“历史性的今天逐步发扬光大。
企业“以善与人,与人为善”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与人的快乐,从而更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与人为善天地宽,善,不但能使人绽放出人性的光辉,而且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是一种人生智慧,甚至常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诗人的光泽。
企业以善育人,“善不可不为,业不可不创,即行善创业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人认为,一个真正有德行操守的人,往往能够依乎自然之道,效法天地万物中所蕴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人生中自始至终宠辱不惊,矢志不移,在逆境与挫折中激发起更大的勇气和求胜的信念。
“自强不息”提醒我们谦虚谨慎,努力进取,不骄不躁,它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追求的崇高境界。自强不息的企业和个人能够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能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通过不断学习,弥补自身不足,从而顺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时常变不利为有利,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企业或个人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始终如一的坚持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厚德载物”要求我们增加道德修养,处理好物我之间的平衡关系,做人要增加内涵,做事要贡献社会。有高尚道德的企业或个人,才会关爱别人,才有“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能够以公正、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奥旭团队精神的重要内涵,要求每个人不仅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虚心求教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还应善于审时度势,深刻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注重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同社会谐调发展,推已及人,宽以待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一种至上的境界,要具备这样的涵养并非易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奥旭人将上下而求索。
亨,君子有终。篆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君子之终也。
《般若多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奉铭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多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空不亦色,色不亦恐,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以无无明尽,无有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
依般若多罗蜜多故,心无挂碍,以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诸世三佛,依般若多罗蜜多故,得阿如辱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多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度一起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多罗蜜多咒,既说咒曰:“揭蒂!揭蒂!波罗揭蒂!波罗僧揭蒂!菩提萨婆诃!
乾元亨.利贞坤牝马之贞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与时偕行,先下下而天费达,后天而奉天时,天且费达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阴阳有天地,天地有万物,万物有男女,男女有夫妇,夫妇有父子,父子有君臣,君臣有礼仪,礼仪有所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放心。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该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